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冠状动脉病 > 冠心病 > 问答
编号:64249
为什么在四肢体表上能测到心动电流?
http://www.100md.com 医学咨询服务系统
     为什么在四肢体表上能测到心动电流?

    不言而喻,心动电流就是指心脏在搏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电流。但是医生在做心电图时,不可能直接把电极插到人的心脏上,通常都是测量电极放置在远离心脏的四肢和体表上。这种从四肢体表上测到的波形图是怎样反映心脏的搏动功能状态呢?关于这个问题必须从爱氏三角学说谈起。

    虽然人们很早以前就发现心脏搏动时会产生心动电流,也曾希望通过观测这种心电的变化规律来间接了解心脏的功能状态,但是由于存在着测量技术问题,心电一直无法问津。直到1903年,爱恩多芬氏提出了一种有关人体心动电场分布的三角理论,即爱氏三角学说,才得以解决。这种学说的基本原理,就是把人体看作是一种圆形的容器,其中盛有均匀的导电体液,心脏作为圆心浸泡在导电溶液中,人体左臂、右臂、左腿与躯干连接处,近似位于圆周的弧线上,彼此距离相等构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

    当心脏搏动时所产生的心电,根据容积导电原理,可以借助体液传至四肢各处,这好比把一个电池的正负两极放置在一盆盐水中,由于盐水是一种导电液体,便必然有电流自正极流向负极。因此在盆内就会形成上下、左右、前后各个方向传导的电流线,盆内各点就会存在着不同的电位差。心脏在人体内好象是一个电池放在电解质溶液中一样。心脏搏动所产生的心电电流必然会自正极流向负极,形成一个心电场。心电场在体表上就会分布很多心动产生的体表电位。

    在心脏搏动过程中,心动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在不断地变化着,因此体表上电位的分布也会随着相应地改变,所以在体表上测到的体表电位的变化曲线,就是整个心脏所产生的综合电位变化。但是应该指出,虽然在体表任何部位上都可以测量到心电,由于各自选择的部位不同,势必会产生各色各样的心电图波形,造成临床上诊断困难。因此对体表位置和连接方式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自由浏览并请将有关建议邮至:inerc·jnu.edu.cn,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