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流行性乙型脑炎
编号:10347932
正确科学认识流行性乙型脑炎 茂名严防疫情蔓延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23日 南方网
     在防治非典的斗争中,茂名市至今保持了非典病例为零的好成绩。现在乙脑偷袭,虽然没有非典那么严重地干扰我们的社会生活,但是乙脑患者主要是10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对茂名市部分农村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至6月20日止,全市共报告临床诊断乙脑病例87例,死亡9例,其中高州12例,无死亡病例;化州17例,死亡4例;信宜21例,无死亡病例;电白15例,死亡2例;茂南10例,死亡2例;茂港12例,死亡1例。全市已治愈出院51例。这次乙脑偷袭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各地的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乙脑的防治工作。和非典不同的是,乙脑早就有了疫苗。要进一步做好预防乙脑的措施,除了做好接种乙脑疫苗和灭蚊等主要预防措施外,还要正确科学地认识什么是乙脑。

    “日本脑炎”即是乙脑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enc ephalitis B,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病原体1934年在日本发现,故国际上通称“日本脑炎”,1939年我国也分离到乙脑病毒,解放后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改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属国家乙类传染病。该病经由蚊虫媒介传播。有严格的季节性,流行于6~10月,集中于7、8、9三个月,华南地区流行高峰在6-7月,临床上以突然起病、高热、头痛、呕吐、嗜睡或昏迷、惊厥为特征,常造成患者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 百拇医药
    乙脑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人类以及猪、牛、羊、鸡、鸭等动物均可受感染。因此,人和动物皆可成为本病的传染源,猪为最主要的传染源。本病主要通过蚊虫(库蚊、伊蚊和按蚊中的某些种)叮咬传播。同时蚊虫也是本病毒的长期储存宿主,越冬蚊可带病毒过冬到第2年,从蚊卵、蚊幼虫体亦可分离出病毒。任何年龄均可发病,10岁以下儿童,尤以2~6岁发病率更高。病后能产生稳固免疫力,故成人常因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6个月以下婴儿因从母体获得抗体,发病较少。近年来,由于在儿童及青少年中进行预防接种,发病年龄有推迟的趋势。当人体被带病毒的蚊虫叮咬后,病毒即进入血循环中。发病与否,一方面取决于病毒的毒力与数量,另一方面取决于机体的反应性及防御机能。当人体抗体病能力强时,病毒即被消灭。

    乙脑完全可以预防

    乙型脑炎是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其措施包括加强对易感家畜、家禽的管理,从科学的角度讲,应在流行季节前给猪接种疫苗,但此点因各种原因,恐难做到。不过,下面两条应是可以做到的。一是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子孳生地,消灭蚊子,防止蚊子叮咬。在蚊子多的地方,睡觉应尽量用蚊帐,家庭和幼儿园要安装好纱门、纱窗。户外活动时,可在体表暴露部位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有刺激性的药物进行防护。二是接种乙脑疫苗,接种对象是乙型脑炎流行地区或由非疫区进入疫区的6月龄~10岁的儿童,接种时间应在疾病开始流行前一个月。隔离乙脑病儿的方法是让乙脑病人呆在没有蚊子的房间里,或者用蚊帐罩起来,不让蚊子叮咬,这样就不会传染他人。
, 百拇医药
    乙脑免疫接种程序

    一、乙脑减毒活疫苗初次免疫满1岁龄的儿童皮下接种一针,2岁时加强免疫一针,6岁时再接种一针,以后不再接种。

    二、乙脑灭活疫苗基础免疫共注射两针——出生后满6月龄的婴儿开始接种第一针,7~10天后接种第二针,1岁半至2岁龄(18月龄至24月龄)及4岁时各加强免疫一针,6岁时再加强免疫一针。对于流行地区的儿童,应对于6岁以下乙脑免疫史不详或未按免疫程序全程接种的儿童进行应急接种,所使用的疫苗均为乙脑灭活疫苗。程序为:免疫史不详的儿童需接种两针,间隔10天;未接种满5次且本年度未有接种乙脑疫苗的儿童接种一针。

    接种地点:当地医院、卫生院防保科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预防接种门诊和接种点。,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