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咽喉疾病 > 咽疾病 > 慢性扁桃体炎 > 正文
编号:13316084
说说儿童扁桃体
http://www.100md.com 2018年2月1日 《家庭医学》2018年第2期
     扁桃体存在于什么部位,有哪些结构呢

    我们知道,腭扁桃体左右各一,均位于口咽腔两侧腭舌弓与腭咽弓之间的三角形扁桃体窝内,是咽部淋巴组织中体积最大的。扁桃体窝前界为腭舌弓,后界为腭咽弓,外侧通过扁桃体周围筋膜与咽上缩肌分隔。

    腭扁桃体分为内侧面和外侧面。外侧面面积较大,为一结缔组织包膜所包绕,这层包膜与咽上缩肌相邻,附着并不紧密,构成扁桃体周围间隙。在腭扁桃体的上部,仅有少许疏松组织充填其中,构成扁桃体上窝。由于扁桃体上窝的存在,我们切除扁桃体手术时较易分离,但这也使其成为扁桃体周脓肿的好发部位。腭扁桃体内侧游离面黏膜上皮为鳞状上皮,且上皮向扁桃体实质陷入形成6-20个隐窝,均为盲管,呈分枝状,深浅不一,称为扁桃体隐窝。其中扁桃体上隐窝位置最高,常为扁桃体周脓肿的发源地。扁桃体隐窝内无黏液腺,发生炎症时,脱落上皮、淋巴细胞、白细胞和各种细菌可堆积于隐窝开口处,表现为扁桃体表面有点状豆渣样物附着,即所谓隐窝栓塞。

    咽扁桃体又称腺样体或增殖体,位于鼻咽顶部与后壁交界处,外形类似橘瓣,表面不平,且有5-6条纵槽,居中的槽最深,形成中央隐窝。

    舌扁桃体位于舌根部,呈颗粒状,大小因人而异,含有丰富的黏液腺。有短而细的隐窝,隐窝及周围的淋巴组织形成淋巴滤泡。

    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扁桃体摘除术曾一度“流行”,为了避免扁桃体肥大的问题,一些家长甚至主动要求给健康儿童做此手术。

    随着医学的发展,在应让扁桃体发挥免疫功能方面,医学家们越来越形成共识:“作为呼吸道的第一道门户,扁桃腺是抵抗病原菌入侵身体的首要关卡,而炎症反应就是扁桃腺抗感染的表现。”

    但是,由于扁桃体反复发炎,每年春秋,许多孩子都难逃“厄运”,成为复感儿;扁桃腺肥大达到三度以上,完全堵住气道,还可导致小孩睡眠不好,严重打鼾,晚上老是缺氧发作。

    扁桃体这个器官是否可有可无?反复发炎对孩子都有哪些影响?什么情况下需要摘除?请听专家一一解说。

    医学上将咽淋巴环中一大团淋巴样组织称为扁桃体,它包括咽扁桃体、腭扁桃体、舌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等。老百姓俗称的扁桃体即指的是腭扁桃体。由于扁桃体具有一定功能,在儿童期也常常罹患各种疾病,因而受到医务工作者及家长的广泛关注。现在我們就来了解一下扁桃体的一些相关知识。

    扁桃体有哪些作用

    咽部淋巴组织与鼻、鼻窦和喉的淋巴网络密切相连,在生理功能上可视为一整体单位。无论是腭扁桃体,还是咽扁桃体,亦或是舌扁桃体,均为咽部淋巴环中的一部分。在这一淋巴组织系统中,腭扁桃体的体积最大,通常以其生理功能作为代表。

    扁桃体组织可以产生淋巴细胞,具有一定免疫功能。因扁桃体具有渗透性能良好的表皮,而且每个扁桃体均有6-20个隐窝,这些隐窝皱襞使其表面积扩大了许多倍,为抗原物质和免疫器官实质之间提供了广阔的接触环境。扁桃体组织中存在有全部免疫球蛋白,其中分泌型IgA含量较血清型IgA高2-3倍,是抵抗呼吸道黏膜局部感染的重要因素,其溶菌、溶病毒作用明显超过血清型IgA,可增强局部抵抗力。

    扁桃体与内分泌也存在一定关系,扁桃体发炎时,可通过下丘脑、垂体影响甲状腺,对甲状腺产生毒性影响。

    同时,扁桃体还具有一定反射功能,当发生严重的扁桃体炎时可出现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改变。摘除扁桃体后,这些反应可逐渐消除。

    为什么会出现扁桃体发炎呢

    在正常人的咽部及扁桃体隐窝内存留着某些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机体防御能力正常时通常不发生疾病。但是,一旦人体抵抗力降低时,这些病原体就可以大量、快速繁殖,分泌的毒素就可以破坏扁桃体隐窝的上皮组织,病原体侵入扁桃体实质,从而发生炎症。当人体受凉或是处于潮湿环境、过度劳累、烟酒过度、有害气体刺激、上呼吸道有慢性病灶存在等情况时,均可诱发扁桃体炎的发生。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为本病的主要致病菌,非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及腺病毒或鼻病毒、单纯性疱疹病毒等也可引起本病。急性扁桃体炎的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发生传染。急性扁桃体炎通常呈散发性,偶尔有爆发,多见于生活在同一个集体者,例如幼儿同、学校、工厂。

    急性扁桃体炎发作有哪些临床表现呢

    临床常将急性腭扁桃体炎分为两类,即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和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的全身症状及局部症状均较轻。急性扁桃体炎发作时,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食欲下降、疲乏无力、周身不适、便秘等不适,儿童患者可出现抽搐、呕吐及昏睡。剧烈咽痛为急性扁桃体炎的主要局部症状,可以放射至耳部,多伴有吞咽闲难,也可出现下颌角淋巴结肿大、转头受限、耳闷、耳鸣、耳痛甚至听力下降等。检查可发现病人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腭扁桃体红肿明显,甚至出现化脓表现。

    扁桃体大小怎样分度

    不同个体扁桃体大小均有一定差异,扁桃体大小的不同对进食、呼吸等可产生不同影响。多数情况下,扁桃体炎症是刺激扁桃体肿大的最主要因素。根据扁桃体大小的不同,常将其分为三度。I度是指扁桃体位于扁桃体窝中,未超过腭舌弓;Ⅱ度是指扁桃体肿大超过腭舌弓,但未越过腭咽弓;Ⅲ度是指扁桃体肿大超过腭咽弓,接近悬雍垂或越过中线。

    为什么会发生慢性扁桃体炎

    儿童期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扁桃体作为上呼吸道的门户,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当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时,隐窝内的上皮组织发生坏死,扁桃体隐窝引流不畅,隐窝内的细菌、病毒滋生感染,炎性渗出物聚集其中,就会演变为慢性扁桃体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是引起慢性扁桃体炎的主要致病菌。某些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白喉、流感、麻疹等发作时,以及鼻腔和鼻窦等邻近组织器官感染时,也可继发慢性扁桃体炎。也有部分慢性扁桃体炎与自身变态反应有关。

    扁桃体肿大后会变小吗

    咽扁桃体出生后即存在,6-7岁时最显著,一般10岁以后逐渐萎缩。而腭扁桃体3-5岁时淋巴组织增生,可呈生理性肥大。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时,扁桃体往往会出现明显红肿。通过积极的消炎治疗,待炎症控制后,肿大的扁桃体往往会回缩到发炎前的大小。但是当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扁桃体增生明显时,即使在炎症期积极治疗,扁桃体往往也很难短期内变小,甚至随着扁桃体炎的发作,进一步肿大,从而堵塞咽腔,影响吞咽功能及呼吸功能,必须考虑手术摘除才能缓解症状。

    对于儿童期扁桃体、腺样体单纯肥大,但无反复感染表现,也未造成明显堵塞症状的,则往往在进入青春期后,扁桃体逐渐变小甚至萎缩,可不必急于处理。 (李赟)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咽喉疾病 > 咽疾病 > 慢性扁桃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