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201311
编号:13711975
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1月1日 王月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心源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就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心源性脑梗塞患者108例,随机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n=54)和对照组(n=54)。给予患者均行常规药物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治疗组患者加性尿激酶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能力等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程度以及生活能力的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指标,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十分理想,显著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心源性脑梗塞;临床效果;作用机制;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48-02

    脑梗塞(cerebral infarction)各种栓子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使血管腔急性闭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及脑功能障碍[1]。包括心源性脑梗塞和非心源性脑梗塞两种,心源性脑梗塞子主要来源是风湿性心瓣膜病、心内膜炎赘生物及附壁血栓脱落等,以及心肌梗死、心脏手术、心脏导管、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等[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8例心源性脑梗塞患者分别予以常规用药治疗和尿激酶溶栓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108例在我院脑外科接受心源性脑梗塞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调查对象。在患者接受诊断期间,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腰穿检查、脑血流测定、心电图等相关检查,确诊108例患者均符合心源性脑梗塞的诊断标准。采用抽签的方式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4例,男32例、女22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为(53.6±8.5)岁;患者的病程为3-10h之间不等;梗死部位:基底节34例、脑叶22例、脑干8例。对照组54例,男36例、女18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为(54.6±1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