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脑栓塞(脑梗塞)
编号:13718988
社区干预对脑梗塞二级预防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3年9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39
     【摘 要】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二级预防的影响。方法:将51例脑梗塞恢复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社区干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别在干预前及12周后进行Barthel指数评分,在试验12周后同时进行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评分。结果:试验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2),试验12周,干预组Barthel指数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试验12周,Morisky评分干预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依从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社区干预能提高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脑梗塞;二级预防;社区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289—02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目前世界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也逐步年轻化,如何积极有效二级预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我们对社区脑梗塞恢复期患者进行随访12周,观察社区干预对脑梗塞二级预防的临床影响。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①符合2007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制定的诊断标准[1];②在急性期接受过三甲医院治疗,并好转出院;③无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脑梗塞恢复期患者以及血压、血糖控制良好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处于脑梗塞恢复期的;④能读懂或正确理解调查表内容,配合完成相关量表评估。

    1.2 试验对象

    观察病例48例,所有病例来源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广州市海珠区滨江街管辖区内社区的常住居民,符合纳入标准。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两组患者在文化程度、医疗形式、服药物种类、调查疾病、性别、年龄、经济状况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34)。

    1.3社区干预方法

    ①健康宣教,每周1次,连续12周,进行健康知识讲座,不能到场的,上门派发讲座资料,向患者及家属宣教脑梗塞的相关知识,包括脑梗塞的发病因素、避免和减少脑梗死复发的因素、家庭护理方法以及二级预防用药的相关知识等。②行为干预,每周2次,连续12周,采取上门或者电话提醒的方式督促患者规律用药及功能锻炼。

    1.4 观察指标

    1.4.1 疗效评价 巴塞尔(Barthel)指数量表[2] 采用赋分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1.4.2 用药依从性 社区干预12周后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3]考察慢性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备选4个相同选项:根本不按照,偶尔按照,基本按照,完全按照。采取赋分制定量测评,根本不按照1分,偶尔按照2分,基本按照3分,完全按照4分,总分≥12分判定为依从性佳,否则判定为依从性不佳。依从率=(依从性佳的患者数/被调查患者总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 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率的比较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2)。试验12周,比较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

    试验12周后,分别对两组进行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对照组平均评分为10.7±3.3,干预组为13.6±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依从率为48%,干预组为7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

    3 讨论

    脑梗死具有复发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有资料显示,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因,死亡率高于欧美国家4~5倍,在脑血管病中脑梗塞的危害性最大[4]。目前,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用药依从性差[5],与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了解程度,规律用药的必要性,经济状况、就医条件等有关。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用药的依从性直接影响脑梗的转归与预后,有效的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可以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6]。

    本试验中社区医生通过健康宣教、行为干预,提高了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了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表明在脑梗塞二级预防中,应该重点发挥社区干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饶明俐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

    [2] 杨柳.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梗塞患者临床疗效评价[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7):1709-1710.

    [3] Nichol MB, Knight TK, Wu J, et al. Evaluating Use Patterns of and Adherence to Medications for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J Urol. 2009, 181(5):2214-2221.

    [4] 宁海春综述,王连芹审校.脑梗死二级预防的研究进展[J].疑难病杂志.2010,9(3):237-239.

    [5] 骆霞,白淑霞.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28-129.

    [6] 张晓英.壬丽萍,曲志玲.脑梗死的诊断治疗新进展[J].吉林医学,2005,26(6):668-670.

    作者简介:

    林杏娥(1979.10),女,广东省汕头市人,中医主治医师,中医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内科学,广州市海珠区滨江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10220

    基金项目: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 20132A011041。,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脑栓塞(脑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