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脑栓塞(脑梗塞)
编号:13534108
个性化护理在改善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中的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0月1日 《大健康》 20195
     摘要:目的:探讨在脑梗塞患者干预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其康复功能的改善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3 年1 月-2018 年12 月接诊的脑梗塞患者95 例为对象,为其提供从入院到出院,再到出院后随访的个性化护理干预, 观察持續干预 3 个月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康复功能(简式 FMA 评分量表)变化情况。结果:本组 95 例患者,干预 3 个月后,患者的 NIHSS、BI 指数测评结果、简式FMA 肢体功能、语言功能评分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均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更利于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同时还可较好的实现对患者康复功能的改善。

    关键词:脑梗塞;个性化护理;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68(2019)05-156-02;

    脑梗塞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身心健康的多发疾病和常见疾病,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随着脑梗塞患者病情的好转,患者最终会回归社区、家庭继续接受康复干预。作为基层医疗服务中心, 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患者出院时,对其实施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现结合我院针对脑梗塞患者, 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的相关情况做如下总结。
  1. 一般资料


    我院 2013 年 1 月 -2018 年 12 月共接诊脑梗塞患者 95 例。(1)纳入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制定的相关标准进行确诊 [1],并经由 MRI 或者 CT 等辅助手段证实;年龄在 18-80 岁范围内;首次发病;神经

    功能受损程度在 4-22 分之间。(2)排除标准:经检查观察发现患者表现为大面积脑梗死,同时伴随有颅 内高压以及脑水肿;合并有颅内血管畸形、出血、肝肾功能障碍等原发性疾病;拒绝参与,或者病历资料不全等。本组 95 例患者中,女性 33 例,男性 62 例, 年龄为(63.23±10.28)岁,病程为(38.17±10.45)d。
  1. 方法
    1. 建立计划文档


    针对脑梗塞患者,在入组当天帮助其完成个性化照护计划文档的建立,具体包括:脑梗塞照顾者的基本信息资料、患者医疗诊断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患者康复功能恢复效果等方面。
  1. 制定干预计划
    1. 入院当日:在患者入院之后,工作小组病房护士在 24h 内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包括: 一般资料收集整理、对患者及家庭康复需求进行评估, 包括:自我照护能力、出院后护理需求、照顾者能力需求等。
    2. 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包括: 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用药指导、运动指导等。制定康复干预个性化计划执行单;对患者及照顾者需求进行首次评估之后,由干预小组给予第一次针对性指导。责任护士详细记录康复干预计划实施情况,从首次评估当日开始每日坚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了解,掌握计划执行情况。
  2. 出院当日:再次对患者及照顾者的出院需求情况进行评估,责任护士联合主治医生结合评估结果再次调整患者出院后的康复干预计划方案;
  3. 出院之后:第 1 周进行门诊、电话随访;每月进行 1 次门诊、电话随访;出院第 3 个月对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
  4. 观察指标
    1. 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制定的神经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干预 3 个月后神经功能变化进行评估对比,得分越高即表示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
    2. 日常生活能力:采用 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对患者干预 3 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对比,该量表得分越高即表示其日常生活能力越佳。
    3. 康复功能:运用简式 FMA 评分量表对患者干预 3 个月后康复功能进行评估,该量表主要包括肢体功能、语言功能,得分越高即表示功能恢复效果越佳。
  5.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 SPSS17.0 行分析处理,以均数 ± 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t 值检验;若 P<0.05 即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1. 结果


    3.2 本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测评结果比较本组 95 例患者,通过个性化护理干预进行指导后,在接受持续 3 个月的跟踪随访。干预前 NIHSS 为(27.44±6.31) 分、BI 指 数 为(70.74±9.70) 分, 干 预 后 为 NIHSS 为(14.50±5.40*) 分、BI 指 数 为(89.74±6.41*)分。发现患者的 NIHSS、BI 指数测评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 本组患者干预前后康复功能测评结果比较

本组 95 例患者,通过个性化护理干预进行指导后,在接受持续 3 个月的跟踪随访。干预前,肢体功能评分为(36.82±4.21)分、语言功能评分为(49.33±6.26) 分; 干预后, 肢体功能评分为(66.82±3.37*) 分、语言功能评分为(78.68±4.51*)分。发现患者的简式FMA 肢体功能、语言功能评分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讨论

个性化护理干预是一种基于结合患者疾病特点, 提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其从患者进入到医院再 到出院及后期随访都始终贯穿其中,确保患者能够从 医院逐渐向家庭或者社区顺利过渡 [2]。根据本研究结果来看,本组 95 例患者,通过个性化护理干预进行指导后,在接受持续 3 个月的跟踪随访后,可观察到患者的 NIHSS、BI 指数测评结果均有显著提升,同时简式 FMA 肢体功能、语言功能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这就表明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较好的帮助脑梗塞患者实现神经功能、日常能力的强化,并促使患者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得到显著提升。

  1. 结论

综上所述,在脑梗塞患者的干预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帮助患者实现神经功能、日常能力的改善,促进康复效果的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 马莉菲 . 个性化护理模式对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的影响分析 [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29(12): 1538-1539.
  2. 徐金菊 . 脑梗死患者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及对康复功能影响分析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 10(19):170-171.
, 百拇医药(张菊英)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脑栓塞(脑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