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小儿科 > 手足口病
编号:70258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 来看看诊疗新指南
http://www.100md.com 2018年5月24日 大众卫生报 2018.05.24
     来看看诊疗新指南

    随着天气转暖,我国各省份已经陆续进入手足口病高发期,每年4~7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部分省份9~11月还会出现一个次高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4月全国手足口病报告病例已激增至11万例,约是3月上报手足口病例数的4倍,其中死亡病例4例。进入5月后,多省手足口病患儿的就诊数量明显增多。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5 岁以下儿童多发,传染性很强,属于我国法定报告的丙类传染病。

    5月21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编写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正式发布,同时启动了全国手足口病规范防治宣贯项目,以进一步加强我国手足口病的临床管理,有效推进手足口病规范防治工作。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要点包含以下内容:大多数手足口病患儿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臀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个别患儿可无皮疹或仅表现为疱疹性咽颊炎,呈自限性,7~10天可痊愈。极少数患者可出现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循环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手足口病以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肠道病毒属于RNA病毒,尚无特效抗肠道病毒药物,有研究显示,干扰素α喷雾或雾化、利巴韦林静脉滴注可有一定疗效,若使用利巴韦林需要密切关注其不良反应和生殖毒性,不应使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单磷酸阿糖腺苷等抗DNA病毒药物治疗。

    早期识别重症手足口病是成功救治的关键,对于3岁以下、发病在3天内和肠道病毒71型(EV-A71)感染的患者需要特别关注,包括是否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糜、易惊、抽搐、面色苍白、皮肤发花、四肢冰凉,还要注意孩子的呼吸和心率是否明显加快或减慢,一旦出现上述情况,要立即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救治机会。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救治过程中要注意丙种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时机。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患儿的鼻咽分泌物、唾液、疱疹液、粪便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奶瓶、餐饮具等物品进行传播。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我国自主研发上市的EV-A71型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EV-A71引起的重症手足口病,建议尽早接种,适龄接种儿童为6月龄至5岁,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2剂次接种程序。

    手足口病可防可治,但要早诊早治,相信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的指导和宣贯培训工作的推进下,我国手足口病规范防治能力及整体救治水平能够有进一步的提高。

    邓梦玲 整理, 百拇医药